1、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。该种病害包括铁路电气化改造后、点化柱的埋设使得联动山东矿用道岔两中交点偏移,造成渡线方向不良、尖轨基本轨及护轮轨部位出现钢轨硬弯。2、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。该种病害有零配件锈蚀和磨损、尖轨跟部通连垫板折断、滑床台脱焊、胶垫压溃破损等。3、维修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。工务人员对提速岔道的日常维修养护认识不足,主观的认为提速岔道不需要进行全面起道捣固,对提速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和措施,从而导致病害逐步化。4、道床翻浆冒泥引起的问题。山东矿用道岔岔道床翻浆冒泥主要是由于更换提速时,封锁时间短,施工准备不足或受既有线纵断面影响致使枕下清碴厚度不足,排水不良造成的。
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钢轨不能直接铺设在地面上,还要钉在枕木上啊?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,山东矿用道岔厂家简单的做出一些介绍。1、把枕木铺设在铁轨上,火车的重量通过钢轨传到枕木,再由枕木通过道砟传到更大的路基面上,使接触面积增大,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降低,路基面也就能够承载得起很大的火车重量了。2、把钢轨钉在枕木上,扩大了些接触面。不过如果山东矿用道岔直接把枕木铺在路基面上,不仅方向不易固定,而且仍然要发生沉陷,使钢轨左右歪斜,高低不平。
山东矿用道岔的养护维修介绍如下:1、加强检查尖轨,可动心轨的工况,尤其是钢岔枕内务转换件相对几何位置的工况,严防卡踫故障。2、全面检查道岔各部件的几何形位及工况,使之处于正常状态,保证正常的工作。3、加强捣固,道碴补充到位之后,矿用道岔生产厂家认为要用单电镐全面捣固2-3遍,尤其要注意加强钢岔枕及辙叉部分的捣固,并拨正方向,整好大平,使道岔基础迅速稳定,道床阻力迅速提高。4、抓紧补充道大碴,枕盒道床要丰满,密实并低于枕面20mm,碴肩宽度不少于400mm,碴肩自枕面堆高100mm。5、全面复紧螺母,弹条扣件螺母的拧紧程度以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接触为准。复紧防松螺母时,严禁上,下螺母一起拧紧,应先松开上螺母,下螺母按规定扭矩拧紧后再拧紧上螺母。
1.了解山东矿用道岔故障情况,先询问车站值班员故障现象,然后在控制台上操纵道岔试验。2.登记停用设备。3.判断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原因,如果是单动道岔,在操动时控制台的电流表有指示,说明动作的电已送至到道岔。如果这时不能操到规定位置,是室外原因。在操动时,如果控制台的电流表没有指示,先到机械室的室外分线盘测量该有没有电压,如果有电压说明动作的电已送出,是室外故障。如果山东矿用道岔定、反位都能操动,就是没有表示。用万用表交流250v档,在分线盘测量X1(或X2)与X3间有无交流110V左右电压,如果有电压,则是室外故障,否则是室内故障。
1、忽视山东矿用道岔整体维修,忽略前后线路,造成与前后线路方向不顺;通过列车时发生剧烈冲撞,方向与轨距发生变化。2、铺设位置不正确,养护维修时又未考虑大方向,随弯便弯,逐渐前后线路方向不吻合,使列车发生折角运行,增大了车轮对轨道的冲击,造成位置前后、左右错位,轨距和各部间隔尺寸不合,加重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。3、作业方法不合理,在整正各部分轨距及间隔时,时支距、轨距硬性凑合,造成山东矿用道岔各接续部不圆顺。4、曲基本轨未进行弯折或弯折点位置不对,使尖轨前端递减距离和方向难以保持,尖轨尖端和中部轨距变小,尖轨根部与导曲线连接方向不顺,直股基本轨尖尖端处方向不良。
1、维修山东矿用道岔养护是“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”未明确提速后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标准,作业标准不严。维修养护标准制定与线路提速有延迟,如果以低速线路的养护标准跑高速列车,那么在高速列车对线路的平顺性大大提高的情况下,很容易造成线路的晃车。2、反思设计、施工、验收、养护维修等方面,普遍存在标准不高、要求不严、施工不细、验收走过场、“十全”安全标准线建设不到位等问题。3、工务的不利因素,新线质量不稳定:新线地段不均匀下沉,线路晃车。部分曲线调整不到位:曲线不圆顺、位置不正确、欠超高过大。提速的平顺性和几何尺寸未达到标准:山东矿用道岔组装几何尺寸未达到精度标准要求、岔区捣固不密实、平顺性不好。